行业热点走势
Industry Focus

三峡人家打造创新型景区之路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濮建新 责任编辑:
2010-12-24

  三峡人家风景区地处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之间,是长江三峡旅游的核心景区,也是鄂西生态旅游圈的核心之核心。多年来三峡人家在投资开发模式、规划建设模式、文化保护模式、景区管理模式等方面坚持不断创新,以快乐型、舒适型、体验型、文化型旅游为追求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创新投资开发模式

  在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宜昌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创造性地实施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运作、公众参与”的开发模式,在景区规划、景区开发思路以及项目运作方式上,实现了从传统的政府开发向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商开发、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态损害型开发向向生态保护型开发、从单纯考虑企业利益的常规型开发向兼顾政府、各产业部门、农民、行业利益的综合型开发的三大转变。

  在“大旅游需要大景区、大景区要有大思路、大思路依靠大政策、大政策吸引大投入、大投入带来大产出”开发思路的指导下,景区内呈现出了基础设施大改善、产业结构大调整、人才流向大逆转、农民收入大增加、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和谐发展局面。

  在开发建设中,三峡人家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三峡人家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起来。在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百姓共同努力,对居民住房进行仿古改造。在开发建设中促进发展,同时使群众受益。

  景区开发之初,宜昌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就按照整个大旅游区的发展规划制定了《三峡黄牛岩旅游扶贫十年规划(2001-2010)》,对整个扶贫工作从扶表、扶本、扶智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全方位的旅游扶贫工作规划,目的是让更多的原住居民在旅游开发经营过程获益,在景区建设过程中为群众就业、创业提供机会,加快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步伐,形成了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建设的氛围。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创造就业岗位,提供的各种就业岗位达100多个,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投入到旅游业中,让当地居民成为旅游小镇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当地农民在景区旅游产业的带动下,纷纷发展农家旅馆、餐馆、商铺及奇石、根艺、盆景销售等服务项目。景区也将修建好的经营摊位近100个,交给村民经营,并支持村民兴办农家乐及其他配套服务项目。

  为一步帮助当地农民充分享受旅游开发的成果,目前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正在编制《三峡环坝和谐旅游社区发展规划(2011-2020)》,这是一个更高标准的景区帮扶规划,也是未来十年的三大工作重心之一。

 

  创新景区规划建设模式

  三峡人家10多年来,共计投资3亿多元,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将最具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民俗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用电影大片的制作手法,按历史文化的发展顺序,形成了以洪荒时代、巴人部落、峡江风情、峥嵘岁月四幕场景单元。

  景区1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以不同的交通形式和浏览方式进行“串场”,将所有旅游景观元素有机融为一体,三峡人家变成了一个超级大舞台。依托两坝之间原汁原味的自然风光,利用丰富的山野林泉资源,深挖历史文化内涵,成就了一个感受三峡的开放型、场景式大舞台,实现了三峡自然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原生态是三峡人家规划建设的主导基线,带来的是更多的感动和更多震撼。它不仅强调自然生态的原生态,更加强调文化内涵的原生态,以最具地方特色的原始生存图式,不过度渲染、不扭曲夸张,平铺直叙的表达形式,展示三峡区域人文情怀。

  三峡人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景区提档升级改造,从景区道路改善、景观设施升档、接待与服务设施人性化、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展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等多个方面着手,按照“白墙青瓦石板路,小桥流水吊脚楼,枯藤老树喜鹊窝,机枪碉堡旧战壕,奇石溶洞古城堡”的旅游意境,对景区进行了旅游品质的全面提升。

 

  创新景区旅游文化保护模式

  三峡是巴文化与楚文化的交融汇聚之地,地域文化与民俗文化相映生辉,景区着力将抽象的文化内涵通过游客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建筑、服饰等具象的表现形式展示给游客,增加富趣味性的参与性活动,给游客一个快乐的旅游体验。这种文化的挖掘和表现方式在三峡人家风景区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文化的创新给三峡人家带来了更多的活力。景区对地方传统文化和区域民俗文化进行了更大范围的收集和整理,以传承和保护区域民俗文化为己任,以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表现形式向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最具三峡文化特质的文化项目:高腔、川江号子、南曲、土家婚嫁,三峡古乐、民歌,在轻松与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历史。景区规划按照生产民俗、民居民俗、节日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手工民俗、图腾民俗、演艺民俗等进行系列研究,使三峡地区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景区得以传承和展现。同时开发三峡奇石、根艺、民俗风情剪纸、农民版画、刺绣、竹编、棕编、草编、麻编、木雕、艺术折扇等特色民俗工艺品,全方位展现三峡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峡人家特别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致力于打造专业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确保文化脉络不至于因时代变迁而失传。景区计划将文化融入旅游景区的各个功能模块,每个吊脚楼展示一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传人、文字、图片、影视、器具实物、现场展示等方式进行全过程的贯穿。

 

  新景区管理模式

  三峡人家是三峡沿线第一家实施数字化管理的景区,景区率先按照“资源保护数字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的目标,投资近千万元全面实施了数字化景区建设工程。包括电子门禁、智能监控、多媒体展示、车辆调度、LED信息发布、电子门票、智能全景导游图等系统等。

  数字化工程的全面实施,大大提升了三峡人家风景区的品位和管理水平。工作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各景点在任何时间段内的游客流量,并对车辆、人员等进行合理调配,保证游客的安全以及游览秩序,同时对景区内的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监控。

  三峡人家景区兴建了旅游服务功能更为完善的游客服务中心,从游客中心到胡金滩渡口的自动扶梯架设完毕;兴建索道侯客楼、对时光索道进行了升档改造,将吊篮全部改为豪华吊箱,提高乘坐索道的舒适性;建设从三峡人家到杨家溪漂流的青条石道路和沿江酒吧街,兴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系统,打造一次运客500人的新型旅游渡船。

  同时加强对景区一线服务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技能方面的培训,将酒店管理模式引入景区管理,强调加强标准化管理、走动式管理、细节管理,使景区的软件服务品质得到提高。

  不断创新使景区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得到了大的提高。多年来,景区游客量不断上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游客量占三峡的市场份额不断增高。景区建设和市场营运模式既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行业热点走势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