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走势
Industry Focus

中国,走在城市经营的路上

来源:互联网 作者:郭海臣 责任编辑:
2009-06-02

  2009730日,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在广州市委九届七次全会表示,目前,深圳、苏州、天津等城市一直在追赶广州。尤其天津,2009年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长16.2%,是广州的两倍;固定资产投入已超60%,而广州不到19%。如果按目前天津的发展速度,再过一两年,广州就会被天津赶上。

  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州,虽为省级市,却是全国人心目中的名副其实的“第三城”,朱小丹一席语重心长的鞭策之语,在媒体间引起一场“第三城”的城市排名序列之争,关于城市经营的话题又一次被城市经营者、城市策划家们旧话重提……

 

  中国城市经营的三种思潮

  大连经营城市的成功,无疑给中国许多城市上了生动一课,让许多城市首脑在自以为是,却又落后的城市管理体制藩篱中幡然醒悟。

  由大连开端,中国的城市经营在许多城市开花结果,从杭州与成都、海口、长沙的“休闲娱乐之都”之争,到成都的抢占“第四城”的新闻策划,从众多城市在中央电视台的城市形象宣传推广到现在广州与天津的“第三城”论战,城市的科学发展已经成为城市首脑们津津乐道的施政话题。

  然而,纵观中国城市经营的发展轨迹,许多城市的所谓城市经营只停留在务虚的层次上,对城市经营的科学实践依然不得其法。 

  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所谓“经营城市”只是停留在土地运营的层面,通过卖地、拆迁、改造等多种土地运营形式,进行城市一级房地产市场开发,从而获得城市起步的“第一桶金”。靠土地运营支持城市发展的经营策略,在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无可厚非。

  但这种长期依赖运营土地实现经营城市的结果,往往会造成房价飞腾、土地枯竭、配套不全、生态破坏等后遗症。但是,在现实中,这种城市经营思路比比皆是,且愈演愈烈。

  另一种城市经营思潮是将城市经营视为城市营销运动。通过对城市优势资源、文化内涵的提炼,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形象定位、宣传口号、VI视觉识别系统等,通过媒体宣传与广告推广以及新闻事件策划,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名片,改善投资环境,为招商引资服务,从而达到“深藏乡野无人问,一夜扬名天下知”的效果。大家耳熟能详或记忆犹新的案例。实际上,这种经营只是城市经营的一部分,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城市经营范畴。

  还有一种城市经营思潮就是把城市经营当做企业经营。长期计划经济下的城市管理,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使政府执政者的经营理念有些矫枉过正,许多市长上任伊始把工作重点放在搞活企业上,向中央要政策,向上级要救济,向市场要投资,向企业要效益……市长一头扎进企业里。这种搞好企业就是搞好城市产业经济的思想,导致市长避重就轻,忽视了城市经营的本质,一叶障目难见泰山,阻碍城市的发展。

 

  中国城市经营的四大误区

  城市经营(Citymanagement)的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由西方英法国家的城市管理者提出。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原理,解决城市土地利用、交通运输、城市环境、城市规划、基础建设、城市能源、公共财政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市场化运作,对城市的资源与资产价值进行充分的整合与盘活,实现城市价值最大化增值。

  在中国,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在改革开发前、乃至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许多城市管理者缺乏城市经营意识。

  简单粗放的管治曾经长期潜伏于整个政府施政体系之中。导致城 市产业经济、公共服务、基础建设、文明程度、市容环境等,距离现代化都市文明越来越远。

  近几年,笔者到过许多城市,看到许多城市表现出的城市规划的与国际接轨、由西洋克隆的“暴发户”式的城市拙劣手法,导致许多城市形成了“千城一面”。使城市不中不洋、不今不古,一座城市一旦失去了独有特色,就缺乏灵魂与持久生命力。许多城市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步入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管理不重经营

  这种倾向在改革开发之前表现的最为严重。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形成的衙门作风使城市一直在高压的管理之下运行,城市成为政府行使权利与体现权威的“健身馆”。城市管理的本质是引导服务而不是高压管制。随着城市科学发展与文明进步,这种低级的城市管理模式必将出局。

  第二、重市长不重市场

  许多地方政府的城市发展战略制定、产业优化、城市规划、基础建设等往往遵从行政长官的意志,而不是依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导致城市运行出现一届班子一个口号,一届政府一个目标,一届首脑一项政策,一届市长一篇纲要。周而复始的恶循环造成政府运行效率低下,拆了建,建了拆,重复建设现象丛生。

  第三、重资源不重生态保护

  目前,由于年代已久的老城设计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老城中心普遍存在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等弊病。于是,中国许多城市实施新旧分治的策略,也就是“复兴老城、再造新城”,但是一哄而起的旧城改造与新造城运动,造成了对老城古老文明的历史生态、以及新区的原始生态的严重破坏。令人心痛、叹惋。

  第四、重经济不重文化内涵

  以经济为核心的城市经营理念,使许多城市疏于对城市文化的再造与提质。GDP年年飞升,而城市精神及文化内涵却渐行渐远,市民文明程度、素质等与城市经济发展严重不合拍。

 

  中国城市经营的六大创新引擎

  笔者认为,城市经营虽然牵扯面极其广泛,但破解核心问题与经营核心思路应放在以下六个方面:

  1、城市经营,经营特色

  许多城市之所以缺乏核心竞争优势,根本原因在于城市特色的缺失。试拿广州举例,多少年来广州一直被公认为是一个“说不清的城市”。广州在近年失去了政策倾斜的先天优势,城市发展开始出现迟缓迹象已是不争事实。

  这个位于中国南方的千年商都,必须通过主导产业的升级、优化与转型, 结合自身条件,建立独有的特色,才能不被虎视眈眈的天津等城市所超越。

  城市的独有特色是一座城市的长久发展之魂,是城市经营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必由之路。山东威海提出“蓝天、碧海、粉墙、红瓦”的城市经营思路,就充分体现了这个海滨城市的唯一性特色。但城市创建不仅体现在建筑上。其必须通过对城市的产业、文化、资源、性质等独特优势的梳理,形式差异化特色定位,建立唯一性的城市特色符号。

  2、城市经营,经营环境

  过度工业化的经济建设使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城市环境可以使城市具有无限增值的能量。在中国,许多中小城市本来天生丽质,原始生态的环境特色是造物主赐予该城市的宝贵财富。对城市环境的经营与改造至今令人津津乐道。当初“不务正业,只会种草”,坚持对城市环境的治理最终得到回报,优美的城市环境让大连走上城市经营的良性循环之路。

  3、城市经营,经营文化

  一座城市真正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城市精神与文化的塑造是一座城市走向文明的基因,优秀的文化底蕴是城市经济腾飞的基石。中国江浙以及山东一带的城市经济增速,著名大型企业频出。除了地缘优势之外,也与优良的齐鲁文化与吴文化的历史性熏陶不无关系。

  城市经营不仅包括有形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不仅在于建筑、桥梁等外化的物质表现;必须包括对城市精神产品的塑造,对城市文化历史的推演,对城市品牌的营销。一个城市没有文化魅力,这个城市就会缺乏归属感与诱惑力。东莞就是很好的反面例子,外企、民工来这里的唯一目的是挖掘金钱,金融危机让这个“东莞停产,世界震动”的城市,阶段性出现“人财两空”的后果。不要说东莞,就连“十三朝古都、中国第三大文化城市”的古都西安,直到2003年才开始真正经营城市的文化资产。

  4、城市经营,经营市场

  实质上,城市经营就是一个市场化过程,也就是把城市资本与资源通过市场化手段逐步推向市场,转化为生产力。

  城市经营的市场化经营包含很广,对于产业经济设计而言,从市场出发的产业设计必须与区域产业经济互动与互补,保持小齿轮与大齿轮和谐同步。产业经济之下的企业、产品与品牌,是又一个可以善加利用的优势资源。举例说明:改革开放后,青岛将企业与产品名牌发展定为青岛城市发展战略。如今青岛的企业品牌在全国有名,青岛,这座海滨城市也因诞生出众多名牌企业而经济繁荣,闻名遐迩。

  同时,经营市场还包括对城市经济的调节与调控。当城市经济出现紊乱时,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就尤为重要。但政府调控必须依市场规律而行,以城市一把手的个人主观意志开展的市场调控,造成阶段性失灵在所难免。最明智的选择是让市场的“无形之手”进行调节,以实现优胜劣汰的良性市场运营。

  5、城市经营,经营土地

  政府最大的资本是土地,土地运营是许多地方城市发展起步阶段的依靠。目前,由于许多城市过分依赖在土地拍卖中获取城市运行资本的渠道,导致城市土地放量很大,地价越拍越高。同时,在经营土地中形成的腐败问题积重难返,影响很坏。

  政府片面提倡经营土地会形成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如何科学的安排土地出让体量,如何科学设计物业开发形式的比例,是政府运营土地进行城市运营的一道难题,破题点其实并不难,只要政府 克服“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心魔,一切就会迎刃而解。

  6、城市经营,盘活资产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多元体,盘活城市资产是城市经营的基础。比如:支柱产业、国有企业、土地和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医疗保障、轨道交通、文化资源等等,对不同类型的城市资源采取拍卖、参股、股权转让、租赁、抵押、授权经营等方式灵活经营,以盘活城市存量资产,也可通过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BOT等多种方式盘活。 城市经营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城市治理、调整、整合、提升、运营、盘活的过程。  笔者由于受篇幅所限,用以上断章取义的文字抛砖引玉,如能为市长们提供些许启示,则甚感欣慰。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行业热点走势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