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走势
Industry Focus

稳住大民企,就能稳住中国经济大盘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2024-04-22

   3月20日,中国数字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腾讯,揭晓了其2023年的年度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2023年腾讯实现营收6090亿元人民币,与2022年相比增长了10%。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达到1577亿元,年增36%。公司毛利、经营利润和净利润连续四个季度均实现显著上升。

    在宏观数据背后,财报亮点频出。视频号、小游戏、微信搜索等新业务表现抢眼;腾讯混元模型低调崛起,已成为行业领先的基础模型,其在数学推导、逻辑推理和多轮对话等方面表现卓越,目前已融入超过400个业务应用场景。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营收共计2038亿元,企业服务营收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腾讯正从传统的社交和游戏领域稳步拓展至视频号、ToB业务以及大模型等领域,其第二增长曲线日渐明朗。所有这些数据变化,都清晰地指向了一个方向:坚定地推进转型。

图片


      在当今的数字经济领域,变革的浪潮汹涌澎湃,新技术的涌现既为我们带来挑战,也孕育着无限机遇。2023年,面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市场感受到的危机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这也导致了去年宏观经济市场预期的普遍低迷。

     然而,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正以实实在在的增长数据,逐渐驱散这种悲观情绪。在经历了平台经济整顿的风波之后,自去年三季度起,中国互联网企业已逐步走上复苏之路。从各大企业公布的财报来看,增长速度普遍达到了两位数的超高速,如同腾讯一般。

    股神巴菲特曾言:“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这一至理名言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解释了当前的市场态势。在普遍的悲观预期中,往往隐藏着一般人未能察觉的巨大新机遇。

   能否在浪潮涌来之前洞察方向、捕捉机遇,取决于企业家精神的发挥。这种精神不仅关乎企业个体的兴衰,更决定了经济体在下一轮技术浪潮来临时,能否把握主动权。历史告诉我们,转型失败、判断失误的例子比比皆是,即便是今天的苹果,也面临着AI投入滞后的问题。如今,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在努力告别过去,寻求新的增长点,标志着互联网产业转型的征程早已启动。在这背后,是经济增长逻辑的深刻变化。


图片

市值被持续低估:关键在于守住基本面


      在过去的几年中,非市场因素引发了市场的巨大波动,进而对资产估值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幅广为流传的图片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变化。2021年,中国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在全球科技公司市值排名中还能够与苹果公司一较高下。然而,仅仅过了两年,如今整个中概股及港股的腾讯加在一起,其市值也已经不足以与苹果公司相提并论,更别提那些已经超越苹果的科技公司,如微软等。

图片


       在过去的两年中,从业务角度来看,这些公司本质上并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核心业务板块依旧保持着增长势头,特别是到了2023年下半年,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增长速度更是加快,以至于在今年发布的年报中,腾讯的两位数增长并不显得格外突出。

     然而,许多互联网公司的市值在过去却遭遇了断崖式下跌,这是为何呢?市值的构成并非仅仅是对当前状况的评价,更多的是对未来预期的反映。

    拿英伟达的超级芯片来说,尽管它还未正式上市销售,但其股价却一路飙升。这背后的原因无他,市场预期它未来将成为一款备受追捧的高端制造“爆品”。美国金融学教授阿斯沃斯·达摩达兰在其经典著作《故事与估值》中,正是反复强调了这一逻辑。图片

美国金融学教授阿斯沃斯·达摩达兰的经典作品,2018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而对于中国的科技巨头们,在基本盘业务并未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市值变化的原因无非还是因为外部预期发生变化。
这种预期作用在资本市场上,就是以腾讯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巨头市值普遍被低估了。很显然,这样的低估并非没有道理,因地缘政治经年累月的碰撞而引发的脱钩风险令市场信心不足;但反过来,对于真正有信心穿越周期的企业而言,无论估值高与低,都必须脚踏实地回到业务本身,确保现金流增长和技术趋势不掉队。

      正因此,假如我们拨开资本市场上的情绪迷雾,就会发现不仅仅是腾讯,中国科技产业依然还有大量的好公司,这是中国经济真正的基本盘,也是刚刚走完工业化道路的中国手里的底牌。


图片

穿越周期,龙头企业有信心很关键


     我们常说,资本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而从指数构成的逻辑来看,龙头公司就是资本市场的晴雨表。在龙头公司价值因为预期转弱而普遍被低估的当下,我们又怎么能够指望资本市场能够活跃起来呢?

      一只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热带雨林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偶尔挥动几下翅膀,都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发一场龙卷风。那么,如果是一群庞大的鲸鱼呢?

       全球化市场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正如复杂系统理论催生了生成式AI的涌现,它也可能带来意料之外的因果关系,甚至引发合成性谬误。

       如果我们从复杂系统的角度来理解世界,就会发现当前的决策逻辑亟需转变——我们不能将复杂系统简单地看作是由单一元素组成的机器,而应该将其视为由相互作用的元素构成的有机体。

      过去一段时期以来,主导预期的逻辑是“一鲸落而万物生”,但这种思路本质上是违反复杂系统客观规律的。在全球经济无间紧密连接的当下,一家小公司的死亡都可能产生难以想象的上下游冲击,那么权重股公司的生存预期变化,毫无疑问会直接对整体经济生态产生巨大的作用力。
 

      所以,当下稳预期的关键,可能正在于重塑对龙头公司的定位和预期。


     在国内资本市场,超过500家的上市公司往往是经济体系中的领军企业。因此,监管机构近期频繁出台针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监管政策。大股东及公司股票的回购行为,历来被视为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未来成长前景的积极预期,这是影响市场预期变化的核心因素。就在不久前,中国证监会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中,还明确倡导优质上市公司积极进行股份回购,以增强市场的稳定性。


图片


       在港股及中概股市场,腾讯的业绩发布受到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其业绩的高速增长,更因其董事会提出的重磅消息: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股息,每股高达3.40港元(约合320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增长42%。此外,腾讯还计划将股份回购规模至少翻倍,从2023年的490亿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1000亿港元以上。这一回购行动,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对公司未来的信心。

         公司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公司本身,都表现出对公司未来的坚定信念,这是改变预期的第一步。然而,外部环境的正面反馈也同样重要。


图片

在悲观中前行,在怀疑中成长


      外部环境的正面反馈首先源于我们如何作出价值判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观察口径和机制扮演着关键角色。

       显然,我们不能用过去的视角来审视当下,更不能用那些曾用于度量农业和工业时代的工具来衡量数字经济。这一点,已成为普遍认同的基本常识。

       幸运的是,我国对经济数据的观测机制正在经历积极的变革。例如,在2023年8月,国家统计局首次增添了服务零售额数据的发布。当时,新闻发言人指出,随着消费结构的演变,传统的 social consumer goods retail sales(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能够反映实物商品的消费情况,但却未能涵盖除餐饮服务以外的其他服务消费,这使得它难以全面捕捉消费市场的发展动态。为此,国家统计局启动了贸易经济统计方法的改革,扩大了消费统计的范畴,并建立了新的指标,用以更准确地反映服务消费的增长情况。


图片

山西神池县返乡创业青年直播卖月饼


        在科技互联网领域,是相通的。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数字经济的业态相较于以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下,如果我们仍然用工业时代的统计逻辑去理解数字经济,看似相差无几,但在现实中可能就会相差甚远。这种差异可能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对未来的决策判断。

       过去一年,我们之所以会对经济整体产生悲观预期,有时也是因为我们观察的视角或者说衡量工具,仍然是传统的老版本。但新的内生力量,实际上可能已经在我们的视线之外涌现了——否则我们无法解释,科技公司们的高速增长究竟从何而来。

     

       从包括腾讯在内的科技公司公布的2023年度财报来看,这种预期的剪刀差是实际存在的;但这并不是坏事,恰恰相反,这种剪刀差,也正是未来我们仍然可以保持相当程度乐观、从而扭转整体预期的最大底气来源。

      

     从这一层面出发,企业需要在密切正视风险的同时,又不被风险所击倒,尤其是不被政策风险带来的次生情绪风险所困扰。

上一篇

返回行业热点走势列表
推荐阅读